順心診所
 
 
 衛教資料
 
 
上學是一場惡夢:霸凌
 
霸凌是一個早就存在的問題,但是隨著人際關係和網際網路的複雜化,霸凌不再只是大小孩欺負小小孩的單純問題。所謂的霸凌要如何定義,主要有三個核心:第一、必須有意圖傷害的攻擊行為,第二、欺凌的行為隨著時間重複發生,第三、必須要有人際關係上權力的不平衡。綜合這三個元素使霸凌有別於其他形式的欺負行為。

據國外統計有多達30%的學齡兒童受到過霸凌。在台灣依據教育部調查研究發現,疑似長期遭受霸凌的學生比率,約2%到7%之間。性別上,男孩一般較常欺負別人,但也比女孩更常受到欺負。男孩較常使用肢體的暴力與欺凌,但是女孩的霸凌者使用較多的心理折磨,如散佈謠言或孤立被霸凌者。

霸凌行為是由多重因素所構成,不僅是孩子的個別因素,也與社會和家庭環境等因素有關。

霸凌者的潛在因子

暴露在暴力之下:生存在家暴環境中、受虐兒或經歷過其他暴力犯罪的小孩,和霸凌有相關性,也較容易產生攻擊行為。家暴行為容易造成日後的反社會行為。

家庭功能不良:如果父母對小孩漠不關心,這樣的小孩對他人也不容易有同理心。家庭權力失衡無形中讓小孩在家中學到如何去主宰別人,也會造成日後的霸凌行為。

不良的朋友:研究指出有暴力傾向的朋友和霸凌行為有相關性。

小孩的特質:較有攻擊傾向的小孩較易成為霸凌者。

霸凌的受害者因素

個人因素:同儕關係的狀態以及社會競爭力被認為是和霸凌受害者最有關係的因素。較無侵略性以及缺乏競爭力都是受害者的特質。另外,低自尊、缺乏自信也都可能成為霸凌的犧牲者。

環境因素:雖然霸凌常發生在校園中,但是也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家暴家庭中的小孩也可能容易遭受霸凌。其他的壓力,如貧窮、社會環境的犯罪和暴力威脅等,讓受害者更容易遭受霸凌。

霸凌會帶來長期的影響

經歷過霸凌的受害者可能有學習成績差和曠課的風險。心理壓力可能會影響注意力、行為和情緒而損害兒童的學習能力。霸凌的受害者可能會感到焦慮和不安全感。他們還可能在人際關係上受損,造成日後的交友和婚姻都出現問題。

霸凌者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研究顯示霸凌者日後容易有特定的精神心理問題,也有較高的機會成為反社會人格問題。

也有研究顯示不論是霸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都有較高的自殺率。


要解決霸凌問題不單是某一政府單位或是單從校園就可以改善的,就像上述霸凌的成因是多面向的問題,所以解決之道應該要結合教育體系、社服資源、醫療協助以及司法層面共同努力,才能減少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也才能還給學生單純的校園生活!
 
洪文弘 醫師
順心診所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160號(地圖)
電話:(02)8952-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