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診所
衛教資料
 
 
解開傷慟的心結 面對親人過世的壓力適應
 
◎許家璋(高醫精神部主治醫師)
SARS疫情帶走國內40條人命,而其病程演變之快,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驟然與至親生死別離,心中之痛難以承受,此一沈重壓力需適度宣洩與調適,才能走出生命的另一片天。


無論遭逢親人長年臥病後往生或驟然辭世,死亡與失落的陰霾總是籠罩在生者的世界裡,如何面對親人過世,是必修的生命課題。儘管人們哀傷反應的形式不一,悲傷失落的心理歷程卻大抵相同,大多在哀慟反應過程中自我療癒,僅有部分存活者遭遇延宕過久的哀傷期,或陷入病態性反應、嚴重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急性精神病反應。


失落哀傷三階段

在面臨喪痛的 一兩 年內,通常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面臨失落的數小時至數週內。情緒方面,有情感上的休克感或麻木感、冷漠、焦慮;行為方面則呈現坐立難安的反應;在認知層面,會極力否認死亡的發生、困惑、對外界刺激的注意力及反應能力下降;身體方面,食慾下降、失眠、全身痠痛、倦怠感。


第二階段:面臨失落後的數週至一年左右。情緒方面,先前的麻木感及焦躁程度下降,繼之而起的是陣發性的情緒低落、哭泣、憤怒;在認知層面,注意力及記憶力依舊不佳,開始覺察失落是不可回復的變化,反覆回憶逝者及生活點滴,怪罪自己;行為方面,喪失個人興趣,活動力減退、社交退縮,在日常生活中找尋逝者蹤影;身體方面,睡眠障礙慢性化、食慾差、容易疲勞。


第三階段:面臨失落後的第二年期間。情緒日趨平穩;認知方面較能適應孤單,逐漸發展出新的角色和自我概念,能獨自應對外在生活困境;行為方面,學得新的角色功能及技巧;身體上,除偶發的睡眠困擾外,倦怠感將逐漸消失。


情緒需宣洩 不必強求節哀

上述形式及過程是哀傷的常態反應,藉此可讓生者在宣洩情緒、認知及角色行為重整中,向逝者告別,並重啟後續的生活腳本。把死亡視為生命永訣的文化,生者透過葬禮、祭拜過程時唸唸有詞地交代現況或祈求庇佑,或透過向逝者寫信,可以讓生者跨越死亡限制,了卻和逝者間未完成的遺憾,包括未完成的對話及情緒表達等。


協助生者穩定的生活作息,可以減緩生理症狀的不適,過量飲酒及藥物濫用反而阻礙哀悼反應的進行;重要親友的陪伴、情緒支持可以彌補失落的缺口,但強求節哀則會阻礙生者心理調適的進行。


陷入長期或極度悲傷的憂鬱反應,甚或有共赴黃泉的憂鬱患者,或是過於平淡、情感表現不一致的哀傷反應,若持續出現幻覺等精神症狀的反應,或目睹災變驟逝的倖存者,大抵需要由專業人員介入評估及處置,以便導入哀傷常軌,坦然面對未來人生。
 
許家璋
喜悅診所
地址:新北市樹林區中山路一段10號1樓(地圖)
電話:(02)2682-0039